欢迎来到滨州少儿编程培训!
  • 报名热线:00000000000
  • 移动版
  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达手机版
新闻中心
  • 暂无新闻
课程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孙老师
  • 电话:00000000000
站内搜索
 
学校介绍

童程童美,成立于2015年,经过近7 年的发展,打造出适合3-18岁中国孩子的科技素质教育解决方案,形成以创意编程启蒙、人工智能编程、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,结合丰富的科创挑战活动和研学营地活动,帮助中国青少年打造迎接未来世界的能力和思维视野。2018年,童程童美推出“童程在线”学习平台,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OMO教育模式,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场景和更沉浸的学习体验,目前童程童美线上线下总在读学员数达 18 万名。

课程体系

“童程在线 ”上线于2018年,是由童程童美独立开发的专有可视化在线少儿编程教育平台,针对6-18岁青少儿提供线上小班直播授课。课程覆盖 Scratch 图形界面编程、Python人工智能编程、NOI系列课程三大课程体系。 依托故事化、可视化、游戏化的学习方式,采用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编程环境,让学生在云端操作即可运行出结果。同时,还可实现老师与学生共享桌面,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。

其实,编程作为一种中、小学教育中的问题,跟编程作为当代工业技术是两回事。前者也有很多成立的真问题。这些问题在我们那个年代,反而突显一些。

我小五年级的时候家里搞了一台486,我爸从部队找一个技术兵给我上电脑课。那个技术兵就先给我讲了一些DOS的内容,然后就开始讲编程,用的是QBASIC。因为那时DOS 5.5都自带这个。其他都好,但FOR y=y+1理解了半天。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技术兵是真的很好的小伙子,因为他y=y+1能讲懂我的关键是他很有意识地让我抛弃刚学的“等号”的概念(在小学刚学习解方程的“移项”,能移项的“等号”和赋值的“等号”其实是两回事),非要我理解这是赋值,说明他本人概念是很清晰的。因此这一点我在理解了y=y+1之后是已经突破了的。后期版本的basic可以省略let这一点,要背大的锅。这种批评也常见于当时的一些计算机文章中。当时可能是小平同志“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”这话,还是很多人关注小朋友学习计算机编程的问题的。

但FOR y=y+x是真的没办法。这是因为小学五年级还没有完整的代数概念,代数是到初中才接触的。上到上初中,也没隔两年,y=y+x是啥我就都懂了。

“让计算机唱歌”这一点,可能是由于我从小学琴,所以五线谱什么的已经懂了。我想唱什么旋律,就能用五线谱写出来。QBASIC的PLAY语句,事实上都是用五线谱概念,因此很简单的一回事。其实很多年之后(在和弦铃声年代以前),Nokia的手机可以自己编铃声,我帮很多同学编过流行曲手机铃声也是靠的懂五线谱。

让计算机画画就难一些。因为QBASIC中的DRAW、LINE等语句是基于解析几何的概念的。不过其实这概念也不难,不用预先接触解释几何。所以我没上初中就知道画圆画方、用简单线条拼成图案,还可以用消屏语句和循环语句做成简单的循环的动画。刚升初中之前那个寒假我去找一个开电脑公司的亲戚玩,他在公司办公室没时间理我,就让我玩一台闲的电脑。我就调出QBASIC,写了一个图案时钟,有一个青蛙头,眼珠每秒变一下方向。我亲戚出来很惊讶,还叫同事来看。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刚上初一没发育我真的显得很小吧,反差有点大。但当时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,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学过BASIC。但是我有一次照着杂志上的一个很长的程序打进QBASIC,那个程序充满了LINE和DRAW,而且坐标都是三角函数,我都不知道啥意思,但结果是画了几朵玫瑰花。这就真的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了。

其实当时我还照着很多我不理解的程序打到电脑里运行玩,本来就是个娱乐。我觉得这是学编程的一部分。当时没一堆闲人围着审视我学编程这事,到底我是不是理解了,还是抄的程序运行一下玩儿的。但是我由于编程,提早建立了很多代数和解析几何的概念,当然还有当时的中小学不会去建立的循环、分支、判断、嵌套等概念。

当时很多人家里也是买了电脑的。但是学编程是很稀缺的,基本没有这种出来当家教的,更没有机构,都是可能家长私人关系认识些形形色色的“懂电脑”的人,来家里指点一下小孩儿,多数也是教一些DOS文件操作,或者WPS打字等,这些对小孩儿没有什么吸引力,哪像编程那么好玩儿。“用计算机的语言,告诉计算机做事”这种浪漫叙事对那个年龄的孩子还是足够酷的。像我爸这样在通讯团所以能找个过硬技术兵来上课的应该很少。所以其实当时大部分人家里买了电脑的,孩子都是玩起了电脑游戏。像我这样起步的很少。正因为如此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学习编程。而且我学习书缘很好。高中的时候学VB,我翻的是微软出版社出的reference和guide来学VB6.0的,比市面上那些烂教材靠谱和全面得多,所以直到后面用.net了,我都保持着只看MSDN的习惯,以及一切其他软件只看其help的习惯。其实微软的guide是挺呆萌的。我记得里面讲面象对象编程的时候,举的例子是蚊子和恐龙的对象,但这只在对象名和对象的方法名、属性名上体现这种比喻,感觉好像是隐藏的彩蛋。大三的时候我研究了VB+access数据库编程,还接了个经济学院的老师的活儿,帮她做了一个什么股票数据的统计的软件,她给了我三百块钱。其实当时我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,她说她找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都干不了,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一些关系找到我的。大四的时候我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比较可能是恰好状态比较颓废,毕设我帮他弄的,就是一个DVD电影管理系统,也是个数据库编程。

再后来我没怎么编程了,因为毕竟专业不是这个。我硕士做的是个化学合成课题。一直到读博做流变学之后,用起了MATLAB,也是无缝的。一直到我独立科研之后都还感觉,在生化环材领域我自己能用MATLAB做很多事情,建立很多测量方法这一点,还是个优势。从家长的角度,学电脑这玩意儿,没给我任何奖项,任何升学便利。我每次说要升级计算机都是几百上千。噢对了,我家电脑所有配置DIY什么的也都是我自己搞定的,第一次从486升级的奔腾(包括主板、内存等),是我自己到电脑城去谈的。当时初中还没发育,到店里就叫人家“姐姐”,现在想起来就像一个小学生玩家。我妈过去就只负责付钱。